南通肿瘤

治肺癌不能盲目迷信靶向药物

2022-04-19 14:10:03 来源: 南通肿瘤 咨询医生

治肺癌不能盲目迷信靶向药物 [标签:url] [标签:科室] 摘要:大部分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, 转移扩散,不适合手术。在靶向药物研发之前,晚期肺癌病人,五年生存率不到1%。 肺癌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 死亡原因,预计到2025年,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,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。近些年,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上的风头一时无两,有患者甚至以为只要吃靶向药物就不需要开刀和放化疗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胸外科主任赵健教授指出,手术仍是治愈早期肺癌患者的唯一手段。靶向药物只适合肺癌晚期患者,而且目前来说,耐药问题尚无法解决,患者不应盲目迷信靶向药物。 靶向药物只适合晚期肺癌 广州发病率最高的十大恶性 中,肺癌是“头号杀手”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,大部分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, 转移扩散,不适合手术。在靶向药物研发之前,晚期肺癌病人,五年生存率不到1%。虽然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晰,但科学家发现,患者 内携带有多种肺癌驱动基因,部分患者用药物阻断这些基因后,病人的生存周期平均可以延长12个月-18个月。赵健教授介绍,他的一个病人,目前服用靶向药物已经存活了7年。 但这毕竟仍是少数。目前科学家发现的肺癌驱动基因多达几十个,具体到患者个人,有人可能只有一两个驱动基因,有人携带有十几个驱动基因,这也造成靶向药物治 果的差异性。“有20%-30%的病人,吃了靶向药物一点用都没有。” 而且,靶向药物最终会遇到耐药问题。赵健教授举例,一个肺癌病人,基因检测发现是EGFR驱动基因突变,找到了靶点,可以服用针对的靶向药易瑞沙或者特罗凯。但一般服用一年多后即会出现耐药。研究发现,其中50%的人在T790位点又出现基因突变,现在美国FDA新批准了一种药叫AZD9291,可以针对这个靶点继续有效。但之后又会再次出现耐药,这样又要重新寻找新的靶点,研发新药物对抗。 一些早期肺癌患者因为害怕手术,盲目服用靶向药物治疗,经济上损失不说,也可能带来耐药的问题。靶向药物也并非万能,需要有靶点才能发挥作用。腺癌病人中,只有30%-40%有靶点,而腺癌在肺癌中只占了40%左右。“也就是说,整个肺癌中适用于靶向药物的只占了20%”。 赵健教授指出,“有靶点的病人,吃靶向药物,相对化疗来讲,有效率比较高,但目前还不能治愈,最终会产生耐药。未来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,有望让晚期肺癌成为一种慢性病。”但目前患者对此要有清醒认识,不能寄希望于吃靶向药物治愈肺癌。 活检不会造成 转移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两大类型,其中,非小细胞癌占了80%左右,又分为腺癌、鳞癌等多个类型。患者需要做病理分析,才能确认患的是否肺癌,是哪一种肺癌,对于腺癌还需要进一步做基因分析,看看有没有EGFR等基因突变,这样医生才能对症施药,确定治疗方案。所有这些分析都需要活检取的标本。 但在肺癌诊断时,活检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。一些患者认为,活检会导致 的扩散,因此不愿进行这项检查。 对此,赵健教授解释,从临床上来说,穿刺取样确实有千分之一发生种植转移的可能性。但对要吃靶向药物的病人来说,百分百都是中晚期病人,已经无法手术,也就是说 已经扩散了,不会因活检导致或加重这种扩散。而对于早期患者,如果影像检查发现肺内一个小结节,高度怀疑是恶性 ,医生通常也不会让病人去做穿刺,因为这种穿刺确实有一点风险,穿刺结果是癌症,也需要手术。所以对于要做手术的早期病人来说,通常直接手术,手术中做快速冰冻检查确诊,诊断和治疗一次过。所以,说活检导致 扩散的说法不成立。 高危人群可定期做检查 在 的预防方面,作为 专家,赵健主任提出的防癌策略是十六个字:“健康心态、适度锻炼、均衡饮食、充足睡眠”。赵健主任解释说,一个人可以有压力,但要学会适当解压,在选择运动方式时,要因年龄和个体而定,以运动后是否舒服为界限。灰霾和肺癌的相关性已经很明确,锻炼就要避开大马路。吸烟会大大增加肺癌的风险,油烟也被认为是致癌因素之一,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开这些危险因素。 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手术治愈,但早期肺癌症状隐匿,难以发现。如何能尽早让“恶魔”现形呢?赵健教授介绍,目前专家共识是高危人群应该每年接受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,这种检查可以发现0.3-0.5厘米的结节,敏感性比较高。而相对于PET-CT等检查仪器来说,低剂量CT费用低、辐射剂量也较小。“高危人群是指抽烟史、年龄在45-50岁以上、有家族病史的人群”。美国一项研究表明,低剂量螺旋CT可以提高肺癌病人20%的生存率。 赵健教授告诉记者,临床发现,有50%的早期肺癌病人,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,提示其实在手术前已经出现了转移。即使是非常早期的病人,也有近20%在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。那么,是否可以通过检测 基因的改变、血液等情况,找到一些标志物,提前预测患者的 是否已经出现了转移,让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?赵健教授带领的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相关的科研。
TAG: